核心提示:CPI虽然只是一个数字,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,却体现在吃、穿、住、行等方方面面。然而,这些数字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呢?它为什么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?
11月30日,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文,对CPI的调查和产生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。而这些工作,都是由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完成的。
这两天,记者跟着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的采价员,亲身体验了一下,一棵青菜的价格波动是如何演变成CPI的。
郑永美是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的采价员,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周期性的记录兰溪门菜市场里100多种食品的价格。
在金华,共有近200个类似的价格调查点。除了兰溪门菜市场,作为农贸市场的价格调查点还有两个:高畈菜市场和青春路菜市场。
“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区域,其消费量及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”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价格调查处副处长金红宙解释说,这种代表性并非仅仅意味着人流量大,主要是能代表城市居民的消费状况,“像东关菜市场,规模也不小,去的人也很多,但它位于城乡结合部,主要消费群体不是城市居民,商品价格相对偏低,就不具有代表性。”
对超市和商场的价格调查,也是根据同样的原则。同样是糖类,在价格调查时,散装的红糖和白糖要在农贸市场调查,而巧克力一类的则要去超市调查。
“因为人们还是倾向去市场里买散装糖,而买巧克力这类糖制品则多是去超市,这就是消费习惯。”金红宙说。
郑永美一个月要去兰溪门菜市场6次,分别是每月的5日、15日、20日、25日和30日,每次都在早上7点到8点。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,是因为“人流量最多,有代表性。”
每次,郑永美都要“光顾”20多个摊位,“我要记下每个摊位、每类食品的价格。”
这些食品种类包括蔬菜、肉制品、米、油以及糖等。而每一类又包括不同的品种,以蔬菜为例,她要跟踪20多个品种:茭白、莴笋、小青菜、萝卜、大白菜……
“像莴笋,5天前的价格是每斤1.5元,现在是1元。”郑永美翻着记账本说,“按照要求,需要登记同一个摊位、同一种蔬菜、不同时间的价格,这样才能看出是涨了还是降了。”
不过,虽然都是蔬菜,郑永美采集的以本地菜为主,这样才能反应当地的物价,“既有本地,又有外地的,就选择本地菜。当然,如果本地菜供应不上,外地菜大量上市,那就选择外地菜了。”
同样的道理,在价格采集时,超市里的特价商品以及会员价商品也不在采纳范围内。
“CPI基本是由权数和价格两部分组成,采价员采集完价格后,录入专门的系统,对应相应的权数,就可以用来计算CPI了。”金红宙说。
每类商品对应的都有自己的权数,食品类的比重最大,近30%,其中蔬菜类大约10%,而蔬菜中的青菜则大概占到4%。
对此,金红宙的解释是,不同商品的权数不一样,权数比重越大,商品价格一旦变动,反映就越明显。反之,也是同样的道理,因为商品种类多,有时候,某些商品的价格变动会被分摊掉。
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,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,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。东莞外来工群像:每天坐9小时 经常...66833